另一角度看NIW是什么?你满足条件要求吗?
NIW不是EB1,不要用EB1A的7条标准来套申请。我用自己DIY获批的经验来讲讲我对NIW的认识,以及申请的条件要求,为什么我在获批后,选择继续从事背景提升方面的工作(服务)。
NIW不是EB1,不要用EB1A的7条标准来套申请。我用自己DIY获批的经验来讲讲我对NIW的认识,以及申请的条件要求,为什么我在获批后,选择继续从事背景提升方面的工作(服务)。
Jim
Meta 软件工程师, 设计和开发基于服务器端技术 Phd candidate of UC Berkely
Yuxuan
AMD 全栈工程师, 开发和维护AMD 产品的前端和后端系统 M.S of UTexas, AustinLiu
Tesla 数据分析师, 收集分析和解释车辆及驾驶数据 M.S of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官方微信
在美国职业移民里,EB2(NIW)算是一个很特别的类别。跟常规的 EB2/EB3 走 PERM 流程不一样,NIW 不需要雇主帮你申请,也就是说你不用和某个公司“捆绑”在一起工作好多年。对于大多数SDE来说,公司一般也不会一上来就给你提供 “Day-1 Green Card” 这种福利,所以很多人会选择 NIW 来走一条更灵活的路。 尤其是我合作过的很多客户,他们其实最现实的需求是先拿到一份获批的 I-140。这样一来,不仅能顺利续 H1B 签证,也能在跳槽的时候多一个 “Plan B”,不用被公司牢牢绑住。 至于申请条件,其实有硕士及以上学历,你就已经满足了一半的硬性标准(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prong 1)。剩下的重点,就在于怎么写 petition letter —— 也就是把你的故事讲好:你在哪个行业,你做过什么有价值的事,你的优势为什么对美国有国家层面的好处。只要把这些讲清楚、讲有说服力,就能满足 prong 2。基于以上两点,美国觉得不走雇主担保流程,也应该把你留下来,那么prong3自然就满足了。
移民官未必懂你的代码、产品或者技术细节,但他们看多了 petition,知道 发表 → 引用 → 认可度 这一套逻辑。
总结一下就是: 论文不是硬性必须,但它是最直接、最被认可的证据之一。也是相比较其他的专利报道最简单最容易实现的背景提升。
我也分享一下我的申请时的背景,最早接触 NIW 其实是在 2024 年初,那时候这个项目在移民圈特别火。我当时刚拿到硕士学位,也已经开始工作了。放在我面前的,其实有两条申请路径: 第一条是走纯工业界的申请,用工作项目和公司的成果去撑材料。但问题是,我所在的公司并不是 FAANG 级别的巨头,而且项目的 scope 相对有限,很难说服移民官这对美国有多大的“国家层面”的价值。 第二条是往学术方向靠,通过发表论文来增加学术背书。可现实情况是,我一开始完全没有学术经验,也没有任何论文。但比起去“赌”公司项目能不能做大、能不能产生行业影响,我更相信通过自己写论文、发论文来补强学术背景,是更稳、更可控的路径。 而且从工业界的申请角度来说,还有一个挑战点:移民官可能会觉得你的贡献只是对雇主有意义,而不是对美国有意义。论文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,因为它天然就是一个对外公开、可验证的“贡献证明”。于是,我就开始研究论文该怎么写、怎么选题、怎么投稿,并逐步往学术方向积累。